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3)

时间:2019-04-16 19:23:14 来源:久久财经网 人气:
正因为巴菲特自己要采用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所以在买进时,他总是一定要寻找有一流管理人员的一流公司。"只与我喜欢、信任并钦佩的人做生意。……但我们不希望与缺乏值得敬佩品质的经理合作,无论他们的业务前景多么动人。我们从未与一个坏人做成过一笔好买卖。"巴菲特不恰好是在用他的实践对《道德经》"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进行注解吗? 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最近几年突飞猛进,所取得成就举世瞩目。过去的17年内,房地产大亨王石爬了世界上若干座高峰,而2007年前半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是1991年全年的32?6倍和55?6倍。若按2007年11月1日39?7元的市场价计算,总市值2728?18亿元是1991年1月29日挂牌首日总市值4?08亿元的668倍。一个叫刘元生的香港人,总共花了400万元认购原始股和在二级市场增持万科股票,并持有18年,经扩股分红之后还持有82 473 801股,价值32?74亿元,增值818?55倍。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在经营成果上必然会不断攀上新的高峰;随着微观法制环境的日益规范、社会信任关系的逐步回归,无为而治这一古老的东方智慧一定更有用武之地。 二、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干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白话文: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最高的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选择(低下的)地方,心胸要保持深沉宁静,交友要真心相爱,说话要诚信可靠,从政要有条有理,干事要利用特长,行动要抓住时机。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世无争,才没有过失。 东方哲学非常注重对欲望的克制,以此达到洞悉天理的终极目标。明代的洪应明则旗帜鲜明地高呼: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实际上,这一主张至少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老子这样写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很多人都将老子的与世无争视为消极避世的典型,这实在是对老子的天大误会。历史上真实的老子是个热忱、厚道的长者,这可从《史记》中的记载找出一鳞半爪。初次见面,老子就根据孔子的言谈举止具体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告诫他盛气凌人和欲望太强对于推行其理想都是有害无益的。老子的不争,从主观上来说,是一种修身所达致的至善思想境界,从客观结果来看,则有天下无敌的策略价值。在《道德经》里,老子这样精妙地阐述他的不争主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巴菲特的与世无争 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修炼过程中,巴菲特在为人、处世、理财方面日臻完善,渐至若水的境界。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从不进行敌意收购,然而美国的绝大部分企业都希望有机会能够纳入到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大旗之下。巴菲特胸怀宽广,从不与被并购过来企业的管理层争夺对企业的控制权,所以对于被并购企业来说,是一桩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生意。《华尔街日报》曾刊登过一篇讨论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与众不同的并购和管理操作的文章,文中一位已被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并购的公司老板彼得宣称:"向巴菲特出售我的公司比更新我的驾照更容易。"当身在纽约的商线公司掌门人凯西读到这篇文章时,马上向巴菲特发来传真,表明它完全符合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下属子公司的特征。
标签 希尔   老子   道德经   巴菲特   公司   不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