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基础 > 投资学习

林园2007独家专访(1)

时间:2019-04-20 18:01:49 来源:久久财经网 人气:
grlcw报道: 林园最近又在媒体以及一些财经论坛中频频露面了。本周二,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对其做了一个专题节目,与此同时,专门写其投资理念和方法的《中国股神:林园炒股秘籍》一书,也在各大新华书店上架。 林园在去年年底停写"林园股语"专栏时,曾特别申明自己为了《备战牛市中期》,要远离媒体(参见2006年第50期《厉兵秣马,备战牛市中期》),为何如今重新高调出场?7月3日,林园在国贸附近一家券商的大户室再次接受了独家专访。 一年半以前,本轮大牛市启动之初,也是在这家券商的一间大户室里,记者第一次采访了林园(参见2006年第9期《树立中国股市赚钱的标准》)。彼时林园的名声刚刚在媒体上初露锋芒。与一年半前见到的林园相比,此时的林园所在的大户室面积更大了一些,身边追随他的投资者人数多了一些,而他身上穿的衣服也越来越花哨,蓝底白花的短袖衬衫让林园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我现在什么都不缺,除了年轻。"林园笑着这样解释到。 做人不能光顾自己 《红周刊》:为什么你最近又开始高调出场?有人推断你高调出场的动机就是为了私募。 林园:如果有人这么说,就让他们这么说去吧,反正嘴长在别人身上,我不会跟他们计较这些的。 《红周刊》:今年3月你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发了自己的信托产品。记得去年3月你第一次接受我们采访时,还明确地说过做私募只能使自己的态变坏,因此不会做私募。后来为什么想法发生了改变?现在感觉如何? 林园:之所以后来又做了私募,是因为一次青岛信托的老总对我说:"你不应该自己一个人赚大钱,而应该让更多的人赚到钱。"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做人不能光顾自己,还要回报社会。 做了私募后,我发现和自己做的差别也不大,因为买我信托产品的大多数还是熟人,而且我还是做我以前熟悉的股票,毕竟中国就这么多好股票。只不过做私募的时候,根据市场和公司的经营状况变化,在配比的量上有所区别。 《红周刊》:据我们了解,这份信托产品的收益率3个月以来达40%多,而有的同期发行的信托产品,收益率到达了60%多。 林园:由于这个信托产品基本上都是周围的朋友在买,而且基本上是买了就不打算赎回的,所以我没有感觉到有太大的压力。 18个月后你可以对比其他私募和我的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将会很不一样,短期内则很难比较。 为2009年培育"种子" 《红周刊》:我们帮你算过,2005年3月初你在《红周刊》推出的100万组合,如果持股不变的话,现在已经370多万,几乎翻了3倍,尤其是在"5.30"大跌后,大盘跌了11%,你的市值损失不过百分之一。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林园:应该说这个结果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不过,就像我去年3月接受你们采访时说的,建立这个组合的保守目标是"12个月内不赔本,3年内翻一番"。 我从来不对盈利进行预测,买入的时候,我想得更多的是最坏的结果。股市有一条内在的规律,就是上涨时间非常少,并且难以准确预测,所以,投资者盈利与否,不仅仅在于对上市公司确定性的把握,还在于对当前市场气氛和公司盈利水平的正确认识。 树立中国股市的赚钱标准不是靠运气去实现的,最重要的是凭自己的实力。 《红周刊》:自从你提出备战牛市中期以来,这段时间你是怎样操作的?现在是继续采取"乌龟政策"满仓持有,还是积极换股? 林园:当然还是满仓持有了,这是牛市初期到中期的一个最基本的策略。不过,目前我的持有品种跟去年的还不完全一样。从今年2月份开始,我对整个资产进行了重新配置,并计划用12个月从A股退出30%。到目前为止,已经退出了10%,转移到一些未来可能上市的优秀公司中。 为什么要考虑退出呢?因为我要对未来三年进行"布阵",就要强迫自己退出,我要用退出的钱培育下一个三年的"种子"。现在你们看到我在不停地赚钱,这其实是表面现象,这些赚钱的品种都是我2003年播下的"种子"。我给企业算账经常算三年,锁定前三年的利润,把握后三年的利润,现在已经要为2009年培育"种子"了。到了2009年,我最坏的打算是资产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涨50%,这是肯定能够做到的。你们可以到2009年的2月份,再看看我说的是否能得到验证。 (文章整理:久久财经网 http://www.caijing99.com)
标签 专访   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