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炒股炒成的绩优股
现在的股市,一切的技术分析都已失灵。失灵的原因林林总总,但其中的原因之一,无疑是价值估值的失衡。 当股价的上涨可以为业绩的上升直接提供惊人支持时,市盈率的炒高还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呢?现在A股40倍、50倍的市盈率,虽然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了一二倍,但是,据说按照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增长趋势估计,今年年底就可以降到30倍以下。那么,明年或者后年不是很快就可以指望与20倍甚至更低接轨了吗? 现在的中国企业,可以说不怕业绩上不去,就怕上不了市。只要一上市,就不怕成不了绩优股。中国人寿18.88元的A股发行价,虽然比三年前的H股发行价高出了近5倍,2月7日上市前评估机构却没有敢作30元以上估价的,但中国人寿2006年的年报和今年的一季报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该公司去年利润猛增76%,今年一季度更为惊人,88.87亿元的净利润已经逼近去年全年96亿元的水平。除因股市上涨而按公允价值计算的39.09亿元交易类资产溢价进入一季度利润外,首季实现投资收益167.60亿元,达到其2006年年报中披露的232.03亿元投资收益的72.23%。这与其说是受惠于新会计准则,不如说直接受惠于股市。新上市的平安保险同中国人寿如出一辙。 其实,炒股炒成绩优股的不唯以投资收益和保费收益为两大支柱的保险类上市公司,也不唯直接由于上市而改写了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率的金融银行类的新老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98.5%,接近翻了一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拜火爆的股市所赐。据统计,资产价值重估所带来的同比新增投资收益占整体净利润的约40%左右,再加上由于新会计准则的使用,一些上市公司将投资股权列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债务重组计入净利润的一次性收益,又贡献了近一半。如果剔除这些因素,上市公司的正常净收益增长应极为有限,同时,也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 备受市场追捧的“资产注入”概念其实也是炒出来的。2006年年报及2007年一季报显示,通过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资产注入,诸多上市公司在实施定向增发后,其业绩立竿见影地出现了较大增长。但很多的资产注入,犹如“注水的牛肉”,靠的是资产评估的溢价,不同程度存在套利的嫌疑。但这并不妨碍众多的S类股特别是ST和*ST股股价的鸡犬升天。很多所谓的债务重组和资产注入不过一笔勾销或抵消了积重难返的坏账欠账及大股东占用资金,未必真正改变得了它们的基本资产质量,甚至也无助于其扭亏为盈,其所提供的业绩预期是不实在的,其股价的暴涨甚至可以说不是“炒”出来而是“吵”出来的。但对于大股东来说,只要投入少少的重组成本甚至空口说白话的资产注入承诺,就可以从股价进入流通而轻易获取通常难以想象的翻倍回报,这种重组换对价的制度性溢价盛宴并非虚幻。在这一点上,整体上市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炒出来的账面富贵也好,还是“注水牛肉”的盛宴也好,都是资产价格泡沫化的结果。炒股炒成的绩优股,非但不能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反而有可能误导企业走入轻实业重炒股的歧途,从而影响和动摇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这无论于实体经济于资本市场,于当前于长远,都将是极大的隐患。 (文章提供:久久财经网 www.caijing99.com)
- 上一篇:关注反转技术信号的出现
- 下一篇:下跌行情中投资六忌